少妇人妻系列1~100,97久久人澡人人添人人爽,亚洲激情在,扒开奶罩吃奶头gif动态视频

當前時間為:

校友在線

魅力一中 輝煌卓著

當前位置:首頁 / 校友在線 / 聯誼活動/母校生活回憶——周鶴堂(50級學生)
聯誼活動

母校生活回憶——周鶴堂(50級學生)

發(fā)布時間:2010-10-09 09:30:22瀏覽次數:3625

  19508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國務院和周總理號召青年工人、學生參加抗美援朝......我是學校最早發(fā)展的團員,又是積極分子,應該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于是我就帶頭報了名。但是報名條件中三個我有兩個都不符合,一個是年齡不足18周歲;另外是身高達不到1.6。后來經同意,年齡多報了兩歲,體檢時墊了7雙襪底才到1.59,最后總算勉強合格了。凡是報名參加軍干校的同學都批準了。有空軍和海軍,多數是海軍......

母校生活回憶

     1950屆周鶴堂

一、          我的童年

1933年我生于延津縣呂店村一個普通教師家庭,父親周俊儒(字雅堂),常年在外教書。母親周氏在家務農。他們共生養(yǎng)六個孩子,42女。我排行老四,兩個姐姐,一個哥哥,還有兩個弟弟。我在中間,家里計劃讓我在家種地。父母也經常對親戚鄰居說:“我們不打算讓我家老二上學,將來在家掌管門戶,認幾個字就行了。”我心里很不服氣,但也沒有辦法。父親寒假回家,重點輔導大哥學習,我常在外面偷聽,有時也問他們一些字的寫法。時間長了認識了不少漢字。1945年日本投降,父親接縣教育局通知,讓他到我縣石婆固鄉(xiāng)任完小校長。我要求跟父親去上學,父母都不同意。我不高興就和他們鬧,三天沒有下地勞動。父母沒辦法只好讓我跟去試讀,如果不行就回家種地。我在石婆固鄉(xiāng)上了一年七個月小學,1947年考上河南省立新鄉(xiāng)中學。由于英語基礎差(小學沒有學過),跟班很困難。幸運的是遇到了學兄李清山、學弟李清生。李清山利用假期和晚上在家里給我補習英語。河南省立新鄉(xiāng)中學全公費,名氣高,不好考,怕留級,所以學習加倍努力。直到194957新鄉(xiāng)解放我的學習成績始終保持優(yōu)良。

二、          接受黨的培養(yǎng)教育

194957新鄉(xiāng)解放,太行聯中籍茂軒同志代表共產黨進入河南省立新鄉(xiāng)中學,他擔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兼教導主任。河南省立新鄉(xiāng)中學名氣大,設備全,師資力量雄厚,但也很復雜。據說國民黨、三清團都有,有無特務很難說。籍老師進校沒有人敢接近他,全校教職工和新解放區(qū)的學生因長期受國民黨統(tǒng)治,對共產黨沒有認識,籍老師開展工作極為困難。大概是620左右的一天下午,第二節(jié)課快要結束時,籍老師走進我們班,我坐在最后一排聽課,籍老師走到我身邊,拍著我的頭說:“娃子,你叫什么名字?”我答:“叫周鶴堂。”籍老師說:“下課到我辦公室好嗎?”我點頭答應了。下課后我就去籍老師的辦公室了,籍老師在辦公室等著我呢。在辦公室,籍老師問我的宿舍地點,學習和生活狀況,我都一一回答了。兩天后又是下午的第二節(jié)課,籍老師又去找我了,問了學校的一些情況以及教師授課,我知道的說了不少。

第三次談話也是六月的一天晚上,談話的重點是童子軍課和高中的軍訓課。因我不是高中學生,對軍訓課不了解。童子軍課我知道,童子軍課的內容是當兵的基礎訓練,也有老蔣(蔣介石)提出的新生活內容,也有護蔣反共的內容,說什么共產黨是大亂的根子,不除大亂不止。這次談話后籍老師建議我和他住在一起,我說不方便,沒有同意。又經過幾天的接觸,我認識到老師平易近人,親切的很,他關心學校,熱愛學生,很像家父的形象,就同意搬在一起住了。大概在一起住了一個星期左右,每天晚上聊天聊到很晚才睡,可以說無話不談。內容大多是解放前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老師的講課情況,學生的情況,老師和學生的關系等這方面的話題。幾次晚上吃飯都是籍老師買的,他不讓我付錢。最難忘的是一天晚上老師問我:“娃子,你同意當毛主席的好孩子嗎?”因為我當時不理解,回答說:“不同意。”他接著又問:“你同意當我的孩子嗎?”我馬上回答說:“同意,我同意當你老師的好孩子。”現在回憶此事覺得真是天真可愛。

天氣熱了,我又搬回了宿舍。但我和籍老師的接觸并沒有減少。大約是7月的一天晚上,老師說:“娃子,你參加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吧?他是共產黨的助手,也是解放勞苦大眾的,我讓路文江作為你的介紹人。”我同意了。路文江是老區(qū)學生,比我大幾歲,在太行聯中入的黨。兩天后,路文江同學找到我說:“鶴堂同學,老師說你同意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我說:“是的。”“你知道申請書怎么寫嗎?”我說:“不知道。”路文江說:“我指導你怎么寫。”后來在路文江的指導下我遞交了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申請。

不到一個月,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新鄉(xiāng)中學正式公開建立了。新鄉(xiāng)市各政府機關、學校都有代表參加,我校大門口出現了大標語,場面很隆重,就這樣我成了新鄉(xiāng)市第一批“新解放區(qū)”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員。新解放區(qū)學生對黨的認識不足,所以第一批“新解放區(qū)”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人數極少。入團后我擔任團干,工作積極努力,在學校宣傳工作和團的發(fā)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老師對我的工作很滿意,不少老師也很滿意,也有一部分老同學看不慣,說三道四,風涼話不少:“周鶴堂被共產黨利用了,跟教導主任籍茂軒關系好,跟共產黨走了,看他咋辦?”學校要放寒假了,老師和學校團委決定讓我?guī)е鴪F委的介紹信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建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于是我就參加創(chuàng)建了我縣塔埔第六區(qū)第一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當時區(qū)長付文峰接到我的介紹信特別高興,立即建議創(chuàng)建區(qū)團委,任命區(qū)工作員王佰年擔任書記,區(qū)工作員孫淑(女)擔任組織委員,我擔任宣傳委員兼任三個自然村(關新莊、老義門、塔埔)的工作員,負責征糧工作。假期結束后,區(qū)委給我的工作做了鑒定。返校時,付區(qū)長建議我留區(qū)委工作,因我舍不得離開學校和籍老師,沒有同意,依然回到了學校?;匦:笥挚紤]到家里的困難(當時家鄉(xiāng)正受水災),我找老師說出想參加工作的想法。

三、          擔任收發(fā)員

中央決定建立平原省,省會設在新鄉(xiāng)。老師說:“你想干什么工作?”我說:“想到新建省團委工作。”老師說:“我想留你在咱校擔任收發(fā)員,這樣也可以在咱校高中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就這樣我當了新鄉(xiāng)中學收發(fā)員,每月津貼80斤小米。由于平原省剛剛成立,新鄉(xiāng)地委、市委等各部門下發(fā)的文件、信件較多,其中許多是政府部門的機密、絕密文件,老師對我要求非常嚴格,工作中不能出現任何失誤。我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工作認真踏實,不怕吃苦。老師經常在別人面前說我是個好孩子、好學生。1950年初,老師離開新鄉(xiāng)中學赴省紡織學校(中專,后轉省紡織學院)當校長,我仍留在新鄉(xiāng)中學當收發(fā)員。

四、          參加軍干校

19508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國務院和周總理號召青年工人、學生參加抗美援朝。9月已形成了報名高潮。新解放區(qū)學生對參軍認識不足,兩個多月才報了200多人。我是學校最早發(fā)展的團員,又是積極分子,應該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于是我就帶頭報了名。但是報名條件中三個我有兩個都不符合,一個是年齡不足18周歲;另外是身高達不到1.6。后來經同意,年齡多報了兩歲,體檢時墊了7雙襪底才到1.59,最后總算勉強合格了。凡是報名參加軍干校的同學都批準了。有空軍和海軍,多數是海軍。10月底頭榜公布了,名單公布后,兩天內流失了很多人員。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認識不足;二是有許多是家里阻力大,父母不讓自己的子女去當兵。我到海校三個月后才給家里寫信,父母知道后給我寫信大罵。我們是11月離開學校赴南京海校的,總共100名左右學生,馬全明同學是學生會主席,也參軍了,并負責帶隊。

在海校時,我們學校的同學很團結,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支持,預科結束后,我們又分配到各個分校,經過兩年多的專業(yè)技術學習,于1952年底完成了軍艦應掌握的各門課程,并頒發(fā)了畢業(yè)證書(司令員肖勁光蓋的章)。我校多數同學被分配到第五、六艦隊,主力艦隊,負責護航護漁,真正實現了我們50年代初期保衛(wèi)祖國海防的夢想。海軍是1950年創(chuàng)建的,我們是祖國海軍建設的創(chuàng)始人,我們?yōu)槟感幑?。新鄉(xiāng)中學給國家培養(yǎng)了很多人才,如:海軍侯固、王傳琦,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李清山(李長春的班主任)等。1947年至1950年這段新鄉(xiāng)中學的學習經歷令我難忘,我懷念學校領導、老師對我的關心、愛護和培養(yǎng),他們教我如何做人,怎樣熱愛祖國,忠于黨,忠于人民;怎樣勤政為公、敢于直言;如何艱苦奮斗,自力更生。這些教育為我工作的戰(zhàn)斗里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為名,不為利,見榮譽利益就讓,見困難就上,見先進就學,見后退就幫,成為我做人的原則。

五、          一個特殊家庭的組合

1947年我考上河南省立新鄉(xiāng)中學初中部,不久我結識了一個比我小半歲的同班同學李清生學弟,他帶我去他家玩幾次,我了解到他家的狀況。這是一個極為貧寒的家;一個團結的家;一個善于幫助他人的家。沒有父母,他們弟兄四人相依為命,租了三間草房。他的祖父、父親都是鐵路員工。父親是日本轟炸新鄉(xiāng)時犧牲的,后來母親改嫁。大哥李清華13歲接父親的班,在新鄉(xiāng)機務段打工。每月100多斤糧食的工資供三個弟弟上學、生活。二弟李清山在新鄉(xiāng)中學高中部讀書,三弟李清生和我同班,四弟李清玉上小學。1947年至1948年新鄉(xiāng)地區(qū)局勢混亂,生活更是極度困難,吃上頓沒下頓,一件衣服穿好多年。1948年春天的一個晚上,大哥、二哥說:“天禎弟(我的小名),你和清生結拜為兄弟吧?”我說:“好呀。”大哥說:“我們把貼寫好了,你們兩個換個貼就行了,你是哥,他是弟,在咱家里你是老三。”從此我就成為李家老三了。我們兄弟五人相依為命,除了在學校上課,放學回家二哥清山幫我們學習英語,學習寫作知識,下河里捕魚摸蝦,在外邊撿菜葉,下河撈雜草,我隔幾天回老家延津呂店一趟,從父母那里背點谷子回來,打成雜面,和平時備的干草、小魚、雜草混在一起下鍋充饑。我和老四李清生的衣服有時得換著穿,如童子軍服,因為我們兩個人只有一套(是我母親做的粗布衣)。這樣的生活一直維持到194957新鄉(xiāng)解放。

新鄉(xiāng)解放給我們這個特殊的家庭帶來了光明和無限幸福。大哥李清華,二哥李清山高興的在草房里起舞,我和四弟五弟在院子里高唱《晴朗的天》,清華大哥很快成了新鄉(xiāng)鐵路局機務段主要青年干部,不久就調任鄭州鐵路分局宣傳科工作,后來又調文化宮任主任。19496月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來河南招生,要鐵路員工子弟,全公費。二哥清山高中畢業(yè),條件具備,我和老四初中畢業(yè),條件不足,但是我們還是想考考試試,結果清山考上了,我和老四落榜了。清山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習本科四年又留校學習兩年俄語,畢業(yè)后留校做教員。李長春夫妻倆人成了二哥清山最早的學生。大哥清華正式工作了,二哥清山考上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了,老四清山南下參軍,要我和他一起去。當時他們也知道我舍不得離開一中,老四并不勉強,自己參軍去了。不久陸軍開赴朝鮮作戰(zhàn),轉業(yè)后分配到鄭州法學院,后調司法局工作,1995年在鄭州市司法局離休。小五清玉參軍當了醫(yī)生,轉業(yè)后在鄭州制藥廠工作,現也是70多歲的老人了。我們兄弟五人的關系一直保持到現在有60多年了。

    (退休前本人任河南省交通技工學校校長)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第一中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06007185號-1 網站首頁站內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