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08屆優(yōu)秀校友 安玥琦
編者按:近日,我校2008屆校友安玥琦無私奉獻,熱心于志愿服務的先進事跡在人民日報、中國光明網、中國青年網、新浪新聞、網易新聞等國家媒體得以廣泛宣傳報道。
消息傳回安玥琦的母校——新鄉(xiāng)市第一中學,從教過她的老師到還依稀記得她的模樣的門崗師傅,全校上下都很高興。在大家眼里,這是無比的榮耀。
安玥琦,于2008年在我校少兒部11班完成學業(yè),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華中農業(yè)大學。回憶起當年的安玥琦,她的班主任賈紅召老師說,玥琦在校學習期間一直都很優(yōu)秀,她不僅成績優(yōu)異,而且品德高尚,十分熱衷志愿服務,很早就立下志向: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九〇后博士安玥琦
用志愿服務拓寬人生廣度(志愿服務進行時)
本報記者 張 賀
《 人民日報 》( 2016年02月26日 09 版)
一位90后女大學生,為去艱苦山區(qū)支教毅然放棄保研。在加入志愿服務隊的7年里,她從未停止奉獻的腳步。她說自己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青春是有意義、有價值、有深度的。志愿服務使她找到了答案——青春的價值在于為了理想執(zhí)著奮斗,青春的意義在于為了他人無私奉獻。
安玥琦現為華中農業(yè)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博士研究生、“本禹志愿服務隊”常務副隊長,曾榮獲2014年“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2013年湖北省“十佳杰出青年志愿者”、2014年“洪山好人”等榮譽稱號。
2012年臨畢業(yè)前夕,成績專業(yè)第二的她毅然決定放棄保研,赴貴州省大石村華農大石希望小學支教一年。她擔任六年級的班主任和語文教師,還教五年級的英語和科學,以及其他年級的音樂、美術等副課,放學后和周末還常常去學生家里補課,下雨下雪也不耽誤。班中有孩子想要輟學出去打工,她走了近兩個小時的山路找到孩子,勸家長、勸學生,還拿出自己的補助給他們買文具和圖書,不讓孩子放棄學業(yè)。2013年暑假,她還用自己的生活補助把想看天安門的孩子帶到北京,并號召隊友將教學獎金全部捐出幫助困難學生。在她的努力下,班上的學生笑容多了,成績進步了,期末考試進步到了全鄉(xiāng)前三名。支教這一年,雖然條件艱苦,交通不便,網絡不通,但安玥琦與隊友們聯系到5家愛心企業(yè),爭取到價值20余萬元的愛心物資。
她帶領“本禹志愿服務隊”成員,向總書記寫信匯報十余年來取得的成果與展望。2013年12月5日,她和志愿者們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給“本禹志愿服務隊”的回信。安玥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樸素地說:“我只是單純地希望通過更高平臺和更多途徑,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正在幫助的那些孩子,然后希望更多的人來一起幫助他們。”
加入“本禹志愿服務隊”7年來,安玥琦從未停止過志愿服務,一直走在助人為樂的路上。她將志愿服務貫穿于日常生活中。從大學本科開始,她已結對幫扶10名殘障兒童和白血病兒童患者,每個周末只要有時間,她都會去盲校、聾校和愛心病房陪伴孩子們。將專業(yè)優(yōu)勢運用于志愿服務中。她利用食品科學專業(yè)知識指導并帶領學院的志愿者走進社區(qū)普及營養(yǎng)知識、與貴州連線開設“營養(yǎng)課堂”。將支教事業(yè)延續(xù)到大學校園里。返校讀研后,她協(xié)助指導了后續(xù)兩屆研究生支教團,聯系武鋼集團在貴州華農大石希望小學建立了第一所“愛心書屋”,并奔忙于武漢的各所小學,為貴州另外兩所小學籌集愛心圖書、助學物資。
安玥琦將中國志愿者精神傳遞到海外。2014年11月,她作為全國青年志愿者代表赴日本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友好訪問與交流。期間,她向日本志愿者介紹了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開展的情況,分享了從事兒童幫扶工作的經驗。
她參與編創(chuàng)演出公益話劇,將自己同孩子們的故事與情感融入到以徐本禹等支教志愿者為原型、反映支教生活的原創(chuàng)公益話劇《牽掛》中,引領和感召更多青年學生。
安玥琦說,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最美好的時光里,我們用志愿服務為人生增添廣度,提升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