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言
陳蘭蘭
余文森,教育學教授,196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85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F(xiàn)為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程專家工作組核心成員,教育部新課程教學專業(yè)支持工作項目組召集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國家重點課題“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轉(zhuǎn)變”實驗研究分課題負責人,教育部少數(shù)民族貧困地區(qū)教師培訓專家組成員。
本書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幾年來對課堂教學觀察、思考所積淀下來的智慧結晶,作者以“對人的成全”為內(nèi)在尺度,通過對課堂教學耐心、細致的省察,見微知著,道出許多啟人心智的關于有效教學的獨特見解。作者的睿智與幽默,讀者在本書中隨處都可感受到。
第一講 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新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
如何克服無效和低效的教學
怎樣從有效教學走向優(yōu)質(zhì)教學
第二講 教學的生成性
第三講 三維目標
第四講 教學情境
第五講 教學關系
第六講 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
第一條鐵律:“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第二條鐵律:“先教后學”——以教導學
第三條鐵律:“溫故知新”——學會了才有興趣
第七講 新課程教學改革成績與問題反思
第一方面:三維目標確立與教學目標虛化
第二方面:課程資源開發(fā)與教學內(nèi)容泛化
第三方面:學生主體性的凸顯與教師使命的缺失
第四方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與教學過程的形式化
第八講 新課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性
第九講 校本研究的三個基本要素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專業(yè)引領
第十講 校本研究的三種基本類型
第一種類型:教學型教研
第二種類型:研究型教研
第三種類型:學習型教研
后記
看了《有效教學十講》,覺得文章一開頭的隱喻很有意思,用穿玉米地打比喻,通過比誰穿得快、比穿越玉米地的過程當中,誰掰的玉米多、誰安全。引出了教學中的學習速度、學習結果、學習體驗。文中提到了很多的例子以及學生學習體驗,很多話都說到心里去了,讓我忍不住拿起了筆在書上又畫又圈,第一章看下來要40分鐘左右,但不覺得時間長。
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余教授概括出六種:1、借助實物和圖像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如果一個特定的問題可以被轉(zhuǎn)化為一個圖形,那么就整體地把握了問題,并且能創(chuàng)造性地思索問題的解法;2、借助動作或者活動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如操作、表演、活動、演示;3、借助語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如朗讀、描述、比喻;4、借助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5、借助“背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作者介紹、時代背景、
歷史典故都屬于這個范疇;6、借助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創(chuàng)設存在的哪些誤區(qū):1、形式化的情境;2、假問題的情境;3、缺乏真情的情境;4、“猜謎式”的情境,緣于問題設計指向不明確;5、“電灌”的情境。多媒體課件濫用。
文章中提到了教學內(nèi)容的泛化,對我印象最深。文章提到了:新課程有個很突出的亮點,就是強調(diào)課程資源,強調(diào)老師要有課程意識,但是這有可能出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泛化、不集中、重點不突出等問題。在文中舉一個數(shù)學課的案例很典型。數(shù)學老師教個0,由于舉得例子太多了,學生們最后學到的只是0的形態(tài),有關“0”的作用和意義學生的印象卻不深。
近幾年,自從新課程改革,我們老師通過學習、實踐,在教學上有了一個全新的面貌。首先我們老師的觀念有了轉(zhuǎn)變,新課程的民主性、開放性、科學性,給了我們教師意識的改變,以教材為平臺和依據(jù),充分地挖掘、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拓寬了教學思路。其次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了,突出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創(chuàng)新、合作的關系,使課堂活躍起來。這樣的課堂都需要教師從自身的專業(yè)著手,結合各方面的知識有機整合,多次摸索實踐才能慢慢形成?,F(xiàn)在我們老師也一直在探討,實踐著,和新課程一起成長著。
但是目前,課堂教學和教育體制也有著互相矛盾的地方,我們中國的學生還是沒能從應試教育中解放出來,特別是學生到了初中、高中,題海戰(zhàn)把他們整個生活都占據(jù)了。老師為了提高應試成績,每天布置很多作業(yè)、考卷,還有許多家長另外追加課外作業(yè),有的學生每天晚上不到11點、12點是躺不到床上休息的,早上6點不到就起來,學生的睡眠時間只有5-6個小時,這樣的學生哪有這么多精力去更有效地學習、思考?一卷定終身的考試,逼著老師、學生進行題海戰(zhàn),使得學生對學習感到厭煩,也使得學生的整個童年失去了快樂。
所以,我們現(xiàn)在迫切要解決的是如何利用課堂教學吸引學生,引導學生能快樂的學習,不要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只有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終身學習的意識。要讓學生改變只有先<從我們>老師的課堂教學、教學方法開始著手,讓學生快樂、快速、高效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