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學藝術》的體會
高一數(shù)學組 王長興
教學的藝術性,體現(xiàn)著教師的獨具匠心,是教師辛勤的創(chuàng)造性過去。我認為教師要教得生動,學生才能學得活潑。如何才能釀成生動活潑的氛圍呢?我們還得從“教學藝術”上作一番探討。
一、首先抓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注意力有一定限度,有人對七至十五周歲學生的有意注意的持續(xù)時間作過統(tǒng)計:七歲至十歲平均為20分鐘,十至十二歲學生為25分鐘,十二至十五歲學生為30分鐘,因此在授課時,要依據(jù)學生的不同年齡來科學地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握講與練的有效時間。
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與學生的實際水準分不開的,他們一旦對某事物發(fā)生興趣,則注意力高度集中,樂此不疲。老師在傳授知識時,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又要不覺得高不可攀。內容艱深,如墜五里霧中,昏頭轉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內容膚淺,學生感到乏味,興趣全無;學生不懂的浮光掠影,輕描淡寫;學生懂的又嘮嘮叨叨,或者故弄玄虛;都會減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該在學生現(xiàn)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給予新知識,增加新內容,新誘引,新的刺激物,如上臺階,不斷提高。
三、加強記憶與反芻能力的培養(yǎng)。凡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有認真消化吸收后,還要適時進行回憶,否則課堂上樣樣都懂,明明白白,課后一知半解,模模糊糊,似是而非。
四、使用靈活多樣的教法。教學方法不能一層不變,同一教學方式時間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逐漸下降。因此,教學方法要不斷變化,靈活多樣,經驗豐富的教師常常在一節(jié)課中,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有時用直觀教具,有時進行有趣的實驗,有時時行啟發(fā)性的談話,有時是發(fā)人深思的提問等等。通過這些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使他們能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課堂教學要師生一起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者,解答疑難,指出要點,引導思路,講解知識,教給方法,評分分析,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講”書;學者,不能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必須質疑問難,舉一反三,溫故知新,不要簡單地看著是“聽”書。
五、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基點開展活動課,擴大教育效果。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滿足兒童的心里需要,學生才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和探索,獲得更為豐富的知識和信息。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鍛煉提高班干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精神、愛國主義熱情、助人為樂的品質。
六、口語表達要有藝術性。教師語言要準確、簡明、生動,如果教師節(jié)節(jié)課都是一個腔調,語言呆板、枯燥,學生會覺得是“受罪”,巴望早點鈴響下課。教師要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要有啟發(fā)性、趣味性、教育性,語音純正、響亮、優(yōu)美,語調自然、富有節(jié)奏,和諧動聽、抑揚頓挫、風趣幽默,引起學生注意。
如果教師口頭禪泛濫、平板單調、語無倫次、含糊不清,則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放得開,收得攏,熔天下事于一爐,能夠把握精魂,用簡短的語言作高度概括。
七、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高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教師要充分利用投影、錄音、錄像、計算機等多種教育技術媒體優(yōu)化組合教學,就會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形象直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