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文教研室教學反思集
發(fā)布時間:2013-01-25 07:48:50瀏覽次數:3074
人文教研室2012-2013學段教學反思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
歷史組 侯立慶
教學反思可以把經驗升華為智慧,把智慧歸納成方法,把方法形成為教學個性與教學風格。反思是一種內在的自我激勵機制。教學反思要求以教育實踐為依托,以終身學習為基礎,以反思創(chuàng)新為動力,以全面進步為目標。深入思考、全面比較與創(chuàng)新實踐是教學反思的三大特點。
1、 深入思考是教學反思的出發(fā)點。
2、 它要求教師在課后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手段、教學效果作一番自我評價,看看是否完成了教學目標所規(guī)定的任務,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還存在著哪些不足?反思的廣度決定問題的思路,反思的深度決定反思的成果。思考的問題應該呈現點、線、網的狀態(tài)。教學機智是點,教育個性是線,教育理論是網。由點點星星積累做起,爭取串線聯網,形成清晰的教研工作思路。對于典型問題,特別是有理論價值和推廣價值的問題,更是要牢牢抓住它,爭取重點突破,帶動全局。思考的過程,思考的結果,思考的困惑,一定要形成文字,付諸筆端。思而不寫,想而不記,錯失機會,追悔莫及。深入思考,在“度”、“量”、“質”三個方面,要因時而宜、量力而行。反思的本質是一種行動研究,要逐次解決問題。一忌過多,二忌過濫,三忌過繁。反思是為了可持續(xù)發(fā)展,反思的生命力在于教學問題的發(fā)現與解決,而不是構建什么教學模式,形成什么教學理論。
3、 全面比較是教學反思的著力點。
4、 比較的內容涉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教學效果、教學個性等各個方面。它要求把付出的努力與工作實踐相權衡,取得的成績與自己的心態(tài)相對照,領導的評價與同事的反應相比較。通過全面比較,認識同伴的長處,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明確改進的措施,形成自己的風格。比較是學習的機會,比較是進步的階梯。
5、 創(chuàng)新實踐是教學反思的落腳點。
6、 在深入思考、全面比較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不墨守成規(guī);勇于實踐,不安于現狀;大膽創(chuàng)新,不迷信權威;達到課程改革出人才、出成果、出成績的目的。實踐是反思的歸宿,創(chuàng)新是反思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