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14-01-12 06:47:31瀏覽次數(shù):2995
科學探究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的培養(yǎng)需要知識、技能、方法和情感的綜合。探究需要猜想和假設,那么就需要一定的知識作為前提;譬如探究碳酸氫銨分解產物,我們的猜想就要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假設為二氧化碳、水和氨氣;探究需要設計實驗方案,譬如要驗證二氧化碳,那么就需要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這一化學性質,而設計把氣體通入澄清水;探究最重要的是進行實驗,那么實驗技能的掌握就成了完成探究的必要條件,沒有藥品的取用,儀器的連接、酒精燈加熱等技能,探究就無法完成;探究的實驗設計最重要的是要做對比試驗或者是控制變量,這些方法如果不在教學中有意的對學生進行引領這些在教材編寫過程中,編者都做了相應的安排。(在教材第一單元課題2、第二單元課題2氧氣、第三單元課題1分子和原子、第六單元課題1、課題3、第七單元課題1、第八單元課題2、課題3鐵生銹、第九單元課題1等)??茖W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來源于生活的情景,用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體驗學習化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譬如教材中第四單元課題2中的課外實驗“自制簡易凈水器”;第八單元鐵生銹的活動與探究、第十單元課題2溶液酸堿度對頭發(fā)的影響的活動與探究,還可以補充牙膏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的測定、碳銨分解產物的探究、還有就是合理膳食的食譜的設計、火炬的設計和自制滅火器等。
科學的定義科就是分類,所以科學就是分類的學問。化學的分類主要是對研究對象——物質和物質發(fā)生的變化進行了分類。那么分類對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實例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譬如我們可以借鑒國培有關金屬鋁的性質的研究,讓學生通過猜想鋁可能發(fā)生那些類型的化學反應,他能和那些種類的物質反應來展開,并通過相應的實驗來進行驗證。這其實也是科學家在研究物質性質時的思路。有了這樣的一節(jié)課的體驗,學生就不會認為分類是可有可無的了。
當然,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觀念的建構,其中包括變化觀(物質是變化的,變化是有條件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化學變化是分子原子層次的變化)、元素觀、計量觀(化繁為簡、以小比小、以大比大)譬如鉆石單位“克拉”就是以小比小的例子。地中海沿岸有角豆樹,它的種子——稻子種,每一粒種子內核,叫做一個克拉豆,重量幾乎是一樣的,因此用樹的種子,作為計量單位的砝碼,叫做克拉。0.2g=1克拉=100分。守恒觀、平衡觀(大氣物質、人身體各成分、溶液各組分)、化學價值觀(化學反應提供新物質、提供能量)、分類觀、微粒觀(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是不連續(xù)的、微粒很小、微粒在不斷運動、微粒之間有間隔)等。這些觀念的建構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之初就要有意的進行引導,因為它不會自然而然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