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化學小常識(一)
發(fā)布時間:2015-10-09 11:17:49瀏覽次數:2900
1.在山區(qū)常見粗脖子病(甲狀腺腫大),呆小病(克汀?。?,醫(yī)生建議多吃海帶,進行食物療法。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體缺一種元素:碘。
2.用來制取包裝香煙、糖果的金屬箔(金屬紙)的金屬是:鋁。
3.黃金的熔點是1064.4℃,比它熔點高的金屬很多。其中比黃金熔點高約3倍,通常用來制白熾燈泡燈絲的金屬是:鎢。
4.有位婦女將6.10克的一個舊金戒指給金銀匠加工成一對耳環(huán)。她怕工匠偷金或摻假,一直守在旁邊不離開。她見工匠將戒指加熱、捶打,并放人一種液體中,這樣多次加工,一對漂亮的耳環(huán)加工完畢了。事隔數日,將這對耳環(huán)用天平稱量,只有5.20克。那么工匠偷金時所用的液體是:王水。
5.黑白相片上的黑色物質是:銀。
6.很多化學元素在人們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缺少它們,人將會生病。例如兒童常患的軟骨病是由于缺少:鈣元素。
7.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種氣體制成的燈,通電時能發(fā)出比螢光燈強億萬倍的強光,因此有“人造小太陽”之稱。這種燈中充入的氣體是:氙氣。
8.在緊閉門窗的房間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熱水器洗澡,常產生一種無色、無味并易與人體血紅蛋白(Hb)結合而引起中毒的氣體是:CO。
9.地球大氣圈的被破壞,則形成臭氧層空洞,致使作為人們抵御太陽紫外線傷害的臭氧層受到損壞,引起皮膚癌等疾病的發(fā)生,并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造成臭氧層空洞的主要原因是:冷凍機里氟里昂泄漏。
10.醫(yī)用消毒酒精的濃度是:75%。
11.醫(yī)院輸液常用的生理鹽水,所含氯化鈉與血液中含氯化鈉的濃度大體上相等。生理鹽水中NaCl的質量分數是:0.9%。
12.發(fā)令槍中的“火藥紙”(火子)打響后,產生的白煙是:五氧化二磷。
13.萘衛(wèi)生球放在衣柜里變小,這是因為:萘在室溫下緩緩升華。
14.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膚發(fā)癢或紅腫,簡單的處理方法是:擦稀氨水或碳酸氫鈉溶液。
15.因為某氣體A在大氣層中過量累積,使地球紅外輻射不能透過大氣,從而造成大氣溫度升高,產生了“溫室效應”。氣體A為:二氧化碳。
16.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者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酸雨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燃燒燃料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造成的。
17.在五金商店買到的鐵絲,上面鍍了一種“防腐”的金屬,它是:鋅。
18.全鋼手表是指它的表殼與表后蓋全部是不銹鋼制的。不銹鋼锃亮發(fā)光,不會生銹,原因是在煉鋼過程中加入了:鉻、鎳。
19.根據普通光照射一種金屬放出電子的性質所制得的光電管,廣泛用于電影機、錄相機中。用來制光電管的金屬是:銫。
20.醫(yī)院放射科檢查食道、胃等部位疾病時,常用“鋇餐”造影法。用作“鋇餐”的物質是:硫酸鋇。
21.我國世界聞名的制堿專家侯德榜先生,在1942年發(fā)明了侯氏制堿法。所制得的堿除用在工業(yè)上之外,日常生活中油條、饅頭里也加入一定量這種堿。這種堿的化學名稱是:碳酸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