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一中】黨史中的一中校史 · 葛綬青
發(fā)布時間:2021-07-06 10:43:36瀏覽次數:2852
1934年4月出生,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鳳泉區(qū)五陵村人。1954年畢業(yè)于新鄉(xiāng)市一中,先后在甘肅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工作,多年從事航天光學測量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工作,是我國首批航天光學測量專家之一,大校軍銜。葛綬青為我國“兩彈一星”的研究試驗作出了突出貢獻,多次榮獲軍隊科技成果獎。2019年,中央電視臺《國家記憶》欄目對葛綬青進行了專訪。![3](http://img.hnxxyz.com/Uploads/image/20210821/1629514004129607.jpg)
據葛綬青回憶,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面臨著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軍事包圍,有些西方國家甚至多次揚言要對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核軍事打擊。1958年,他大學畢業(yè)后,響應國家號召,成為了核武器研制基地的一員。當時的基地是一片荒無人煙的“絕境”,除了荒草,就是漫天的沙土。年平均氣溫零下4℃,一年至少有八九個月都要穿棉衣。當地流傳著“白天老鼠黑夜狼,大風一來刮走羊”的順口溜。他們自己建造半地下的干打壘式房子,吃半生不熟的青稞面饃,喝融化的雪水和冰水。由于高原缺氧,長期在這里工作,會出現頭昏目眩、食欲減退、指甲變形甚至心室變肥的病癥。但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譜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創(chuàng)業(yè)史。![4](http://img.hnxxyz.com/Uploads/image/20210821/1629514008237814.jpg)
選擇了核事業(yè),就是選擇了隱姓埋名、默默無聞、為國犧牲……在他參與的“兩彈一星”研制工作中,最危險的是“兩彈結合”飛行試驗。美國、前蘇聯“兩彈結合”試驗地點都選在境外沒有人煙的荒島上,但我國不能在國外搞這種試驗,這就要求必須保證萬無一失。如果出現了任何問題,就等于把原子彈直接扔到了自己頭上。1966年10月27日,“兩彈結合”飛行試驗前,工作人員全部撤離,但由葛綬青等118人組成的實驗測量作業(yè)隊卻逆向而行,走向了最危險的爆點中心,因為他們的任務是獲取核彈爆炸前的所有飛行數據。帶著核彈的導彈,飛行一旦發(fā)生偏差,這118名測量隊員都可能面臨滅頂之災,但他們都抱定即便犧牲自己,也要得到核爆炸數據的決心。此次試驗成功了,我國擁有了可用于實戰(zhàn)的核導彈,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這改變了世界戰(zhàn)略格局,改變了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命運。 實驗測量作業(yè)隊是臨時組建的單位,任務完成后也就隨即解散了,他們沒有來得及留下一張合影,也沒有單位為他們申請立功表彰。作業(yè)隊也成為“兩彈結合”試驗中唯一一個沒有個人和集體受到立功表彰的單位。![5](http://img.hnxxyz.com/Uploads/image/20210821/1629514013955813.jpg)
五十六年過去了,如今已88歲高齡的葛綬青老人談起往事時,非常自豪、驕傲。當被問道“當時是否害怕?沒有受到表彰是否有些遺憾”時,他鄭重地說:“是戰(zhàn)士,就要服從命令;是黨員,就要聽黨指揮?!蚕滦模赂?,荒沙灘上獻青春;不怕苦,不怕累,大青山下埋忠骨。’這是我們當時的口號,也是我堅守的信仰?!?/span>(根據中央電視臺《國家記憶》紀錄片和采訪錄音整理)![7](http://img.hnxxyz.com/Uploads/image/20210821/16295140236711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