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災難當教材,我們教什么|把災難當教材,我們教什么?——語文組 行紅菊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10:33:01瀏覽次數(shù):4975
毫無疑問,這場疫情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一場災難,試看中華兒女如何戰(zhàn)疫。整個戰(zhàn)疫期間,我們?nèi)f眾一心,眾志成城,始終讓中華熱血滾燙流淌。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疫情我們應該怎么做?線上課堂?停課不停學?防疫保健常識?每一個舉動都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讓孩子們在延遲開學期間不耽誤知識學習,教育部門、學校、老師們也是煞費苦心,用心良苦。但是,在這場災難里,除了上述的教學活動之外,我們還應該做些什么?
我想說,災難不只是災難,也是一場淬煉真金的烈火。
災難讓人更堅毅。我不禁想起中國大學史上不可磨滅的傳奇---西南聯(lián)合大學。這所大學誕生于炮火之中。在戰(zhàn)火紛飛下,當時的清華、北大、南開被迫進行西遷,靠著一股不服輸?shù)膱砸憔?,克服無數(shù)難以想象的困難,進入昆明組建了這所來之不易的西南聯(lián)合大學。就是這所戰(zhàn)火中匆忙建立起來的大學,把中國的文化科研在一片炮火中艱難地傳承了下來,這所西遷時僅有200多名學生的大學,誕生了我國兩名諾貝爾獎得主,174名兩院院士,更有像胡適、陳寅恪等無數(shù)的國學大師、梁思成等建筑大師。在浩瀚的中華文明長河中,西南聯(lián)大更像是烈火真金,愈錘煉,愈珍貴。
災難讓人更強悍。我又想起多災多難的猶太人,這個占全球人數(shù)不足0.25%的民族,卻獲得了全球22%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獲得概率遠高于其他各個民族,概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更有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馬克思,馮·諾依曼等閃耀歷史的不世天才。
災難讓人更奮進。歷史向前,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舉國哀痛,在一片狼藉和一片嘆息中,溫總理站在北川中學的廢墟上,給廢墟中的學生在黑板上寫下鏗鏘有力的四個字“多難興邦”。讓這場災難,除了傷痛之外,更多了幾分深刻印記。這四個字,代表著中國人不懼苦難的堅毅精神,永不認輸?shù)膭傄闫焚|(zhì)。
災難讓人更堅韌。 遙看遠處和歷史事件,我們中華民族本就是一個在災難中越變越強、生生不息的民族。歷經(jīng)幾千年,不乏文爭武斗,不乏分分合合,更有外族入侵的傷痕斑斑,但是每一次的災難只會讓中華民族更強大,才有了如今在世界人類文明史中最持久最耀眼的中國。
今天,面對新冠疫情,全國上下一盤棋,同心同力抗疫情。我認為,在疫情過后,我們留給我們孩子的,要比健康知識更多、更重要的是,身為教師的社會擔當、民族擔當和人性大義。
首先,我們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這個世界,什么最珍貴?金錢嗎?在這場災難中,面對逝去的生命,金錢不再是一切。面對被隔離和居家隔離病毒,自由顯得分外難得。疫情中,更多的醫(yī)務人員選擇了逆行而上,只為讓更多的家庭健康、團圓。逆行而上的醫(yī)務工作者,勤奮守職的警察,默默奉獻的社區(qū)人員,眾多的建筑工人、環(huán)衛(wèi)人員、不懼危險的貨運司機,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地耕耘著……眾多的徹夜不眠,是為了更多的萬家燈火,更多的人選擇了放下大批物資而不留姓名,更多的海外華人同胞歷經(jīng)重重困難寄送物資。價值觀是什么?這場疫情明晃晃地擺在了我們眼前:什么事情是有價值的,什么事情更值得我們?nèi)プ?,這恐怕是歲月靜好中我們不曾深刻思考的。
我們要教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我們將選擇什么樣的人生?醫(yī)務人員的奉獻,軍人的擔當,中華民族的團結(jié),每一個平凡人之間的相互鼓勵,默默耕耘,政府面對困難時不妥協(xié)不逃避不服輸?shù)膽B(tài)度,想必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深思考,我們是不是應該做一個充滿理想,富有擔當,遇事勇于面對的人,在一生將盡時,回過頭來,可以為自己的富有人生而自豪?
我們要教給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世界不只是人類的世界,世界豐富多彩,人類只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我們和其他的海洋、藍天、大地等萬物共享同一個藍色星球。我們要尊重它,愛護它,順應它。拋開人定勝天的自信,我們要學會善待萬物,善待大自然。否則,我們終將受到大自然的報復。近年來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等諸多自然問題,我們該靜下來好好想一想,我們該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孩子們也該想想,今后,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我們的世界?
災難給我們巨大的傷痛,但是,傷疤愈合之后,我們痛定思痛,從傷痛里思考更多,在苦痛中變得更堅強。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那么,就從這場疫情開始吧,把災難當教材,把教材中的“道”“業(yè)”“惑”一一傳授給孩子,如果說疫情留下了什么,除了悲痛,這才是這場疫情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